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_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_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桂花秋,落在了鲁迅的信笺上

    点击量:436

■尔雅

单朵桂花,米粒般纤小细弱,四瓣十字花形,毫不起眼。色淡者如象牙或浅金,色浓者似蜜蜡。而当它们密密簇拥在一起,源源不断散发特有的甜蜜香气,便拥有了浓稠的吸引力。唐人说“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美虽美矣,我却觉得“飘”字略显轻逸,桂花的香是有质感的,仿佛凝在空气中,舒缓地流动。

桂花的好,还在能点化吃食。桂花藕粉、桂花糖藕、桂花拉糕、桂花酒酿圆子,江南的糕点有了桂花,色香味都得以升华。还有一尾清蒸鲥鱼,星星点点的桂花恰是神来之笔。这是江南烟火里的芳华。

某年仲夏,遇到苏州产的糖桂花酱,买了一小瓶,迫不及待地品尝。甜蜜浓香里渗着一丝丝鲜咸,应该是先用盐腌,再用蜂蜜浸泡调制的,有着独特的口感。往酸梅膏冲调的冰饮里加上少许,别有江南风味,秋意竟似提前漫了过来。

后来国庆长假得空,去了崇明,有些出乎意料地在崇明学宫撞见成片的桂花树。先前因工作来过数次,居然对这里有桂花毫无印象,想来还是太过匆忙了。所谓“人闲桂花落”,是需要闲情与心静,才能听见桂花簌簌落下的轻响。那个秋日午后,在古旧崇明学宫的院落里漫步,游客不多,桂花正好,温暖透明的阳光下,桂花给了我无限欣喜。我拍下它们与灰瓦白墙互相映衬的身影,也记下了它们适宜沉静的芬芳。那香气细细碎碎,抚慰人心。

又一个秋日外出工作,工作结束后路过瑞金宾馆,正迟疑着是否进去走走,桂花香已不由分说拥抱过来,仿佛某种温柔的期待。于是,沿着红墙绿茵一路缓行,优美的雕塑、沉稳的树木、些许沧桑的建筑,都是那么贴近我的性情;还有一阵又一阵的桂花香,让我再三驻足。无论怎样奔忙,这座城市的生活中有太多细枝末节引人流连,恰如这瑞金宾馆里的桂花。较之国庆假日所见,这次遇见的桂花的颜色更加浅淡,甚至有接近白色的。这才顿悟,崇明学宫所见是金桂,而瑞金宾馆所遇多为银桂。至于丹桂,则要于数年后方在鲁迅公园得以相逢。

真正区分清楚金桂与丹桂,是在鲁迅公园。在鲁迅纪念馆工作数年后的秋天,随着工作不断理清,内心渐渐安定。这才发现馆内庭院、靠近甜爱路的围墙边,桂花开得真好。小小花朵,色泽在黄玉与蜜蜡之间,香气浓郁,却不扰人。而漫步鲁迅公园,在邻近纪念馆西北角处的花圃里种植着树干粗壮的金桂与丹桂。丹桂的香不及金桂强烈,橙红色的花朵却让人看着格外愉悦。翻读论述鲁迅与花木的文章,知晓绍兴鲁迅故居内有株著名的四季桂,鲁迅曾描述:“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说的就是这株四季桂。于是又去了解四季桂,它在桂花树中是香气最浅淡、花期最长的,可以花开四季。也随即想起,曾在植物科普书籍中读到过:色泽鲜艳的花朵通常不香,而颜色素雅的花朵则常常香气扑鼻。那是造物主的相对公平——让不同物种拥有各自的优势。

转眼又是秋天,我已是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数日里的午间,伴着忽远忽近的桂香,从鲁迅纪念馆出发,在甜爱路、四川北路、多伦路、长春路与山阴路间往返。探访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左联会址纪念馆、木刻讲习所、大陆新村,追寻这些鲁迅在上海生活的旧迹,遥想人到中年的鲁迅,发须蓬乱,行色匆匆,双目炯炯地行走在90多年前的上海街头。如果也是在秋天,是不是会有桂花香消减他的烦忧?也猜想,颇爱花卉树木的鲁迅,在北京西三条后院亲手种植过丁香,在上海大陆新村住宅的天井里种植了石榴,为何没有种植带有童年美好记忆的桂花树?或是北方气候寒冷使然,或是上海天井逼仄的不宜。

鲁迅是否就此歇了对桂花的心思呢?

闪念之间,想起了在去年“鲁迅与传统笺纸展”上见到数张“桂花笺”。一张是王振声(王邵农)所绘,右下角斜斜一枚方牌,旁逸的桂枝,叶片浓绿浅绿,缀满玉色桂花,右上角题有“桂林一枝、昆玉一片”,用了晋人典故,有才学者自得旷达的风神潇洒跃然纸上。一张是金城(金巩北)所绘,树干粗壮,桂花枝叶随性摇曳,画面整体淡赭色,很有些小写意的味道。还有一张是吴徵(吴待秋)所绘,甚为清雅。

直到细读鲁迅1933年2月5日写给郑振铎商议收集笺纸、出版笺谱的信,才恍然发现鲁迅对桂花的牵念,或许早落在了笺纸上。这封信就写在两页吴徵所绘画笺上,第一页所绘正是桂花,灰绿枝叶随意摇曳,间或缀着点点碎金,故乡的馥郁之气弥漫在纸上。鲁迅提笔写道——

“西谛先生:

昨乔峰交到惠赠之《中国文学史》三本,谢谢!

去年冬季回北平,在留黎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时代更佳,譬如陈师曾齐白石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日本木刻专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就销沈了。

因思倘有人自备佳纸,向各纸铺择尤对于各派各印数十至一百幅,纸为书叶形,采色亦需更加浓厚,上加序目,订成一书,或先约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实不独为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耳。

不知先生有意于此否?因在地域上,实为最便。且孙伯恒先生当能相助也。”

鲁迅所写这两百来字,由周建人转来郑振铎赠送的《中国文学史》启首,表达谢意,转而提及去年在北京琉璃厂所见笺纸,对自己留日时期的好友兼北京时期教育部同事陈师曾(陈衡恪)的笺画创作加以盛赞,亦对受过陈师曾提携的齐白石之笺画创作表达赏识,但担心不能维系长久。因此筹划自备质地适宜的纸张,在多家纸铺中选择不同门派的佳作加以专门印制,又对纸张形制、印制色彩要比日常写信所用笺纸浓厚加以说明,还需罗列序目,装订成书即为“笺谱”。除了专业谋划,对如何运作统筹资金也有考虑,或先向同事、熟人提前约定预售,或完成后向爱好者出售。做如此费心费力之事的意义,并非为供文人书斋清玩,而是要为中国木刻留下历史纪念。而托付郑振铎,因为当时鲁迅在上海,而郑振铎在北京,选购笺纸相对便利,甚至鲁迅还细致地提供了人脉助力,即在北京的时任商务印书馆经理的孙伯恒。

在鲁迅与郑振铎的通力协作下,1933年12月《北平笺谱》全书成,初版一百部。以“版画丛刊会”名义编印的木刻彩色水印图谱《北平笺谱》,全书六册,线装,以布函囊为一套,收图约330幅,选用了当时多位绘画名家的笺画。书名由沈兼士题署,卷首有鲁迅、郑振铎序各一篇,分别由魏建功、郭绍虞毛笔书写。

鲁迅在《北平笺谱》序中,介绍了我国古代木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绚烂成就及其兴盛凌替的历史过程,说明了笺谱由清光绪时“止取明季画谱,或前人小品”镂以制笺,发展到“文人特作画笺”,而“画师梓人,神志暗会,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的过程,以及林琴南、陈师曾、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王梦白等诸名家的艺术特色、地位和作用。还阐明刻印《北平笺谱》的旨趣在于:“此虽短书,所识者小,而一时一地绘画刻镂盛衰之事,颇寓其中;纵非中国木刻史之丰碑,庶几小品艺术之旧苑,亦将为后之览古者所偶涉欤。”

《北平笺谱》初版一百部中,鲁迅留出若干,除自己收藏,在1934年2月之后陆续寄赠苏联木刻家协会、纽约和巴黎图书馆等国外机构,赠蔡元培、许寿裳、增田涉、内山嘉吉等友人。另有若干部放在内山书店寄售,很快售罄。正如他在与郑振铎谋划此事的首封信笺上所言,“或先约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

鲁迅对桂花树的记忆,是故乡老宅里可供纳凉听故事的童年惬意;是“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的少年心性,也是倾注心力收选笺纸编印笺谱“亦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耳”的中年执念。

纸有余香,桂花秋,落在了鲁迅的信笺上。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以光影为笔 勾勒山河画卷

下一篇:印象练江湖熙汐水岸主题乐园开业 解锁“城市微度假”新体验

精品推荐